欢迎来到郑州大学校友网!

各地讯息

分会动态 “豫”见未来,“京”彩无限——2025年北京校友会迎新联谊会成功举办

时间:2025-11-10 访问量:127 来源:郑州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

郑缘不息,后浪奔涌;豫见京城,共创未来。11月1日,北京校友会迎新联谊会成功举办。本次大会以“豫”见未来,“京”彩无限为主题,包含北京校友会年度工作汇报、新老校友代表发言、行业交流与自由互动环节,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。

郑州大学北京校友会理事长李庆斌,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韩志杰,理事阙超、彭勇、禹建强、郝晓赛、许亚超、刘云雷,副秘书长贾通通参加本次活动。近百名新老校友欢聚一堂,共同迎接来自母校的新生力量。

李庆斌在致辞中对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特别感谢了为本次大会辛勤付出的新老校友们,以及为活动提供了宝贵场地和经费支持的校友企业。他强调,校友会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强联络、凝聚力量,希望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,让年轻校友们深入了解校友会的工作,并积极加入进来,共同“服务校友、服务母校、贡献社会”,一起为北京校友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
贾通通代表秘书处做了工作汇报,系统介绍了北京校友会“服务校友、服务母校、贡献社会”的宗旨,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组织架构,“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北京校友座谈会”“新年联谊会”“迎新座谈会”等品牌活动,以及北京校友会下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和兴趣俱乐部,展现出北京校友会十年来的稳健发展与蓬勃活力。本次迎新活动参与度广、覆盖院系多、新校友背景多元,体现出校友会强大的凝聚力。

阙超分享了几段源于校友情谊的宝贵经历,以亲身经历阐释了交流与互助的力量。他以此勉励在场校友,要格外珍惜校友之间的感情与交流机会,有时看似不经意的谈话,可能成为他人事业的关键转折或重大机遇的起点。他表示,超星集团园区是北京校友会的家园,随时欢迎各位校友前来交流互动。

彭勇重点汇报了近五年来主持的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——“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”的编撰工作。作为历史学者,他正致力于通过学术研究,深入梳理和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,为国家文化事业贡献郑大人的智慧与力量。

禹建强在分享中,亲切回应了年轻校友们的困惑,勉励大家要坚定“郑大自信”。关于发展方向,他建议将个人选择与社会趋势结合,不必盲目追逐热点,更重要的是沉心静气、深耕一方,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长期的专注更能结出硕果。此外,他还就城市选择、职业规划等分享了独到见解,鼓励校友们在北京这片广阔天地中,自信地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郝晓赛从建筑师的视角指出,个人与机构一样,都需前瞻性地转型升级——正如未来医院将从“疾病治疗所”转向开放的“健康促进中心”。她表示,校友们可以像设计未来空间一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:打破思维“围墙”,在专业交叉的“边界地带”寻找机遇,通过持续深耕,将郑大人深厚的学术沉淀转化为服务社会、贡献国家的独特价值。

许亚超以医者的视角和学长的身份,为新校友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成长与坚持的真诚对话,强调“做困难的事,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快乐”,鼓励年轻校友培养抗压能力,保持积极心态。他特别指出,人生中许多当下觉得“过不去的坎”,回头看都是宝贵的历练,希望新校友们能够正视挑战,在坚持中前行。这番朴实而深刻的分享,为新校友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引。

邱洪辰作为新校友代表,他围绕“传承、求索、归属”三个关键词,分享了从母校到北京的感悟。他表示,“笃信仁厚、慎思勤勉”的校风是郑大人共同的精神底色,母校赋予的不仅是专业素养,更是“始于河洛,志在天下”的胸襟。站在新起点,他呼吁校友们以更大勇气探索未知,以更坚实担当直面挑战,并积极融入校友会大家庭,携手共创价值。

姜蕴涵作为新校友代表,姜蕴涵分享了来到北京后的感受与展望。他表示,从踏入北京的那一刻起,就感受到了校友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。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,他将以积极的心态把握发展机遇,在学业和职业道路上不断探索。同时,他呼吁新校友们主动融入校友会各项活动,在交流中增进了解,在合作中共同成长,让郑大精神在首都这片热土上绽放新的光彩。

图片

合影留念